昨天(10 月 16 号),是我 2025 年最魔幻的一天。
我用 4 小时,借助 gemini 从无到有,独立完成了一个 APP 的完整开发。
然后,
一个折磨我大半年的巨大痛苦,突然消失了。
我从绝望之谷爬了出来,站起来了。
我终于理解,罗振宇说的「愿力 > 业力 > 能力」是什么意思。
直到当晚睡觉前,我都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。
因为昨天的事情,从客观上表明一件事 ——
我 4 小时的行动,抵过我之前大半年的折腾,并且效果好 100 倍。
我不禁在反思:我这大半年在干什么?哪里出了问题?
还好,我有了一些答案。
今天就来分享一下。
我相信,看完你在认知上,会对 AI 编程这件事,和之前有非常大的变化。
有很大可能,你还会想要立刻去行动。
本文大纲 ——
- 1 我如何用 gemini 4 小时完成 APP 的开发?
- 2 亦仁和李笑来的行为,让我失眠了
- 3 朋友都开始了,我无处可逃了
- 4 学习 AI 编程 2 次,我差点绝望
- 5 黄小刀的一场比赛,我找到了答案
- 6 忘掉一切教程后,我成功了
- 7 一个血泪教训:我把自己搞丢了
- 8 挑战74 天用 AI 编程赚 8 万块
- 9 为什么这个群,我推荐你一定要来?
1 我如何用 gemini 4 小时完成 APP 的开发?
10月 16 号,我花了一天时间,从 0 到 1 把我的一个 APP 完成了,就等苹果商店审核上线了。
(我和 gemini 的交互)
这个 APP 很完整。
后端数据库,前端界面显示,交互逻辑,都搞定了,可以正常运行。
界面很简洁,因为这是一个 mvp版本。
别看它功能简单,已经有快 300 个付费用户了。具体看这篇《和窦文涛见面后,我用AI做了一个超牛的APP。
网页版在内测群里,已经可以使用了。
我现在做的是 APP 版本。
昨天我想的是,快速把这个流程走完,3 天应该可以了吧。
但我万万没有想到,4 个小时就完了。
更离奇的是,我一点都没有用大家说的 cursor 、claude code、mcp,这些工具。(我前天花了一整天时间安装,头都大了)
我只用了一个工具:gemini。
如果再加一个的话,就是截图。
我昨天上午 10 点,给 gemini 发消息说 ——
我的目标是,3 天内完成一个APP,功能是什么什么,你帮我梳理计划,并指导我一步一步操作。
它给出了一个方案,我看了一遍,其中有一些不懂的,有疑惑的,我就继续问它,为啥要这么做等等。推敲几轮后,最终得到了一个方案。
然后,我就一步步按照它说的执行,遇到不懂的,操作不明确的,就截图给它,它再给我解答。
对话的内容比较多,我选几个展示一下 ——
中间一些代码是它写的,我就复制粘贴到,它让我指定的位置。
就这样,一步一步,只用了一天,就完成了。
如果精确一点,我坐在电脑前的时间,最多 4 个小时。
我有信心,其他的功能,我也可以通过今天这样,和 gemini 一步一步的对话,操作完成。
不夸张的说,有手就行。然后,稍微带一点脑子。
我在做之前,各种脑补会有很多困难,但真正实践下来,说好的难度呢?说好的复杂呢?说好的一大堆bug呢?
虽然也遇到一些,但有 gemini 这么耐心的专家,在旁边指导,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?
如果再把大家说的 claude code 结合一下,那效率可能更高。
这是昨天的一个真实状况。
我之所以觉得魔幻,是因为在昨天之前,我对 AI 编程这件事,一直处在「绝望之谷」中。
2 亦仁和李笑来的行为,让我失眠了
我最早关注 AI 编程,是在生财有术。
起初,就是亦仁分享说,AI 编程很重要,鼓励大家一定要认真学。
这个阶段,我只是意识到了,AI 编程的重要性,但没有当下立刻就要去学一下的冲动。
但后来,亦仁的发帖,就逐渐疯狂了起来。
刚开始,他只是分享一些团队用 AI 编程的信息 ——
后来,他开始分享自己学习编程的过程
再后来,他分享自己用 AI 编程做出来的产品 ——
这些帖子,一个接一个,就像炸弹一样,我看到脑袋都炸了。
- 他是亦仁啊。
- 他不是程序员啊。
- 他现在怎么强成这样了?
亦仁如果不学习 AI 编程,只是让大家重视 ,那还好。我可以舒服服的继续待在自己的舒适圈,读书、写公众号、运营社群。
但看到亦仁开始学习 AI 编程,我的杏仁核一下就炸毛了:事情变得严重了。
亦仁都开始学习了,真让人焦虑啊。
再看到亦仁做出真实的产品。卧槽,这还让不让人活啊。
你能理解我那种心情吗?
他可是亦仁啊!
亦仁是带我进入互联网的启蒙导师、大哥、榜样、偶像。
现在,大哥每天这么认真、努力、勤奋的学习新东西,而我却因为各种借口,待在舒适圈,没有行动,没有进步。
难受,太难受了。
我有好几天,晚上 10 点躺在床上,焦虑的睡不着,失眠了!
后来,我又看到李笑来老师的微博 ——
完了,这次,天真的塌了。
李笑来老师,也是我在个人成长这件事上,一直在学习的老师。
他怎么也这么认真的在学习。
我本来一个人,安安静静、岁月静好、与世无争的在自己的舒适圈,做着擅长的事情。
但亦仁和李笑来学习 AI 编程的事情,就像 2 颗核弹,一下丢到了我的舒适圈。
这下,不是我要不要跳出舒适圈的问题,
而是舒适圈被炸的粉碎,没了。
那段时间,我特别害怕别人给我说:明白,你以前也是程序员啊,现在 AI 编程这么火,你咋不去做一个产品呢?
现实就是,你怕什么,就会来什么。
3 朋友都开始了,我无处可逃了
5 月份,陈雪的搞钱学姐在广州有一个线下活动,我就去了。
去完后,我去找涛哥请教问题。
他说:其他人都只知道明白文章写的好,只有我知道,明白还是一个全栈程序员。AI 编程赶紧搞起来啊,出海啊,APP 啊,你太擅长了。
我当时心里想:涛哥,你可快别说了。
嘴上却说:嗯,这是一个未来趋势,肯定要去做。但我害怕自己做不好。好几年没写代码了。
涛哥继续说:你和枸杞一样,都是胆小鬼。明明技术都很厉害,枸杞跑去做什么亚马逊,都是路径依赖,待在自己的舒适圈。
本来,涛哥这么说,是在批评我。
但我听完这句话,反而有一丝开心,和心理安慰:枸杞也待在舒适圈啊?哈哈,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啊。那我放心了。
没想到,变化来得如此之快。
我和枸杞都在玩《塞尔达》,我有一个关卡一直过不去,每天在群里说这个事。
有一个周末,枸杞说,我来你家帮你打过去。
然后,他来了,也帮我打过去了。
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,我随口问道:你的亚马逊最近做得咋样?
他说:没做了
我一愣:那你现在做啥?
枸杞:出海,工具站。
我问:AI 编程?
枸杞:对。
我当时表面风平浪静,说:对,你就适合做这个。
心里却万马奔腾:你这个王八蛋,说好的一起路径依赖,一起待在舒适圈,你怎么一个人就跳出去了。现在留我一个人,你让我怎么活啊!
那天枸杞走后,我一个人落寞的坐在沙发上。
已经拿到滑翔伞、和坐骑、宠物的《塞尔达》,我也没一点兴致了。
怎么办?
现在怎么办?
我想了一下,突然发现,我身边的朋友,好像都开始 AI 编程了 ——
- 刺猬哥一直在做海外游戏站
- 条形马老师也在做
- 猫姐的 claude code 已经安装好了
- 聪哥也在参加 AI 编程的航海
- 亦仁就不说了
- 枸杞这个叛徒
- 涛哥……
卧槽,我突然好害怕。
我知道,涛哥的学习能力很强,不是一般的强。
我好害怕,下一次吃饭,出现这样的场景 ——
涛哥拿起桌上的烟盒,掏出一支烟,放下烟盒。拿出打火机,点火,点着烟,打火机放回去。他深深吸了一口,慢悠悠的吐出一口烟,然后,一手拿着烟,一手拿起桌上的手机:明白,来,给你看个东西,这是我新开发的一款APP,已经 3 万用户了,你看这个界面……
而我什么也没变化……
不行,不行,我赶紧甩甩脑袋。
这个场景如果真出现了,我要如何面对啊!
好吧,这下好了,舒适圈没了,也没人一起了,这下无处可逃。
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
于是,我开始学习 AI 编程。
我以为自己有编程经验,那些新工具应该会很容易上手。
但我没想到,这是我进入绝望之谷的开始。
4 学习 AI 编程 2 次,我差点绝望
我正式参加过 2 次 AI 编程的学习。
我本以为,自己有技术的背景,各种工具我都能驾轻就熟,什么终端、命令行、git、需求文档、debug等,我都有经验,所以,应该能很快上手,甚至快速精通。
但事情的发展,却完全超出我的想象。
第一次学习,是生财线下的 mini 航海 ——
我当时觉得,线下有人手把手教,一次就能把整个流程跑通,剩下的细节,我再自己研究研究,应该就能很快上手。
那天去生财办公室参加课程。去之前,我信心满满。我还把家里的显示器带过去了。因为觉得屏幕大,操作更方便。
但那次学习,真的是太挫败了。
其他人按照教程,都能做出来网站,但我的就是一直在转啊转啊。
安装了好几个不同的工具,搞得我一个头两个大,不知道它们是干嘛用的。
完全就是,一通点击,一通输入,然后,看着 vs code 里的 claude code在自动输出代码,感觉很神奇。但这个代码是干嘛的,在实现哪个功能,现在到什么阶段了。报错了该怎么办?
我完全不知道。
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问,因为我有太多问题了。但我看到,其他人都没有问题,我开始怀疑自己。我是太菜了吗?
那天,我产生了一种要被时代淘汰的慌乱感。
好像我之前积累的,无论是技术,还是学习能力,思考能力,在 AI 编程这件事上,都失效了。
我手足无措,不知道接下来,我该怎么办。
第二次学习,是在航海家的一次线上活动 ——
同样的模式,同样的方法,我按照教程给的步骤、提示词去执行,结果,时灵时不灵。
老师说:出错了,就把错误复制给 AI ,让它自己改,多试几次就好了。
我照做,反复多次,还是各种各样的错误。
我想提问,但不知道从哪里问起。因为,其他人都没有问题,都得到了结果。
这一次,我又十分的挫败。
俗话说,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我满怀期待的尝试了 2 次,想要打开一个 AI 新世界,但 2 次的结果,除了挫败,其他都没有,甚至差点绝望。
我感觉,AI 编程的大门,正在缓缓为我关闭。
我在这件事上的勇气,已经「衰」了一大半,就快「竭」了。
事情的转机,来自一次机缘巧合的探索。
5 黄小刀的一场比赛,我找到了自己
刀姐有一个「AI探索家」的社群,我很早就加入了。
9 月底,社群有一个新牛马现金流的比赛:大家报名,各自找搭子,自己探索需求,用 AI 做一个产品,自己获取流量,获得商业变现。
我就报名了。
报名之前,我也不知道该做啥,就觉得,多尝试一下总没错。
刀姐的思维,也属于特立独行的那种,我觉得对自己,会有一些启发。
在群里,我也找到一个编程很厉害的搭子:东哥。
因为经过前 2 次 AI 编程的尝试,我对自己写代码做产品这件事,完全没有信心,而且这个比赛是有时限的,所以我觉得,我肯定做不了。所以,就找到了东哥来做搭子。
- 我负责找需求、设计产品、流量、转化。
- 他来负责代码、数据库这些。
我们也讨论了,要做一个什么产品 ——
方向确定后,我自己先和 claude 聊了一会,把自己的需求,功能,数据库的格式,界面等,都和它讨论了一遍。
最终得出一个 MVP 版本的雏形。
东哥很强,不到半天就把网页版做了出来。
我们也在群里,一边沟通细节,一边改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突然有一种感觉:我好像又可以了。
我不知道这个感觉从哪里来的,但就是非常的强烈。
再加上,我发现两个人做一个项目,一个做技术,一个做产品,需要改动的话,一个人在群里说,一个人去改,改完再对一下。
这个沟通成本太高了。
有时候,就改一个字体大小,也需要群里讨论一下。
所以,我就决定,自己也要开始参与写代码了。
因为这个产品,未来肯定是要做 APP 的,现在的网页版是MVP。
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我要不直接做 APP 吧。
之所以说大胆,是因为在这之前,我从来没有做过 APP。
我也快 10 年没有写过代码了,之前按照一些课程,尝试了 2 次 AI 编程,也都完全失败。
所以,从客观条件上,我一定做不好这件事。
但我也知道,AI 编程这件事,势在必行。
之前一定是在某些关键的地方,我漏掉了重要环节,所以才导致了失败。我还没搞清楚原因。
这一次,我贼心不死,想要再试一次。
此刻,「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」,在我世界里,是不成立的。
取而代之的,是另一个故事 ——
一个美国人,经常抽烟。有次体检,检查出了一个病。
医生告诉他,你不能再抽烟了,否则会发展成癌症。
医生给他推荐了一些方法,让他回去戒烟。
过了一周,他去复诊说:哎,医生,我用你的方法,试了几天,但后来失败了。我觉得,我恐怕戒不掉烟了。
医生说:嗯,很好。你现在有 2 个选择 ——
- 1 戒烟,失败 —— 放弃
- 2 戒烟,失败 —— 再来一次
你选哪个?
他沉默了一会,说:我再试一次吧。
这次,戒掉烟了。
对,如果这次还失败了,我会继续再来一次,直到成功。
上天还是眷顾我的。
这一次,没想到,万万没想到,我以一种「魔幻」的方式,成功了。
6 忘掉一切教程后,我成功了
在决定自己写代码,把这个 APP 做出来后。
我知道,一定要定目标,有截止时间,要不然,肯定要拖延到年底了。
于是,我就定了 3 天把 APP 做出来:后端数据库,前端界面,前后交互逻辑,功能可以简单,但一定要跑通。
为啥是 3 天?
理由也很特别。因为前两天在群里,我和聪哥、大周哥、刺猬哥约好了,周天要去爬山,路线名字是:西湖标毅,听说是杭州难度最大的路线。
3 天做完 APP,爬山的时候,就能给他们炫耀了。
所以,我就定了 3 天。
下一步,就到关键环节:该怎么做?
我第一反应,是打开生财有术官网,找到 2 个航海手册 ——
因为在我当时的认知里,学习 AI 编程,一定要用 claude code。我周围的高手,都说 claude code 是最厉害的 AI 编程工具。那我肯定也要学这个。
- 把《claude code 编程指南》学完,我可以把后端数据库搞定。
- 把《AI 应用 – iOS APP》学完,我可以把前端界面搞定。
我当时想的是,我这个学习能力,1 天之内看完这 2 个文档,肯定不是问题。
再花 2 天时间,按照文档里的方法去行动,把 APP 做出来,应该也不是问题。
就在我信心满满,准备开始的时候。
我脑袋里蹦出一个声音:你之前 2 次,也是学习一些课程,还有老师线下指导,还有助教帮忙答疑,你都没有做成。这次,你凭什么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好?这是不是有点太自大了?
我瞬间打了一个激灵。
对啊,我现在的行动方式,和之前 2 次学习 AI 编程的思路,本质上没有区别。
之前 2 次都没成功,我很挫败。
这一次基本啥都没变,我却觉得自己能成功。
就因为我乐观?自信?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吗?
不对,一定不对。
于是,我坐在电脑前,闭上眼睛,在大脑里仔细回放了一遍,之前 2 次学习 AI 编程的经历,我那个时候,都做了什么,想了什么,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,是什么情绪……
约莫 15 分钟后,
某一刻,我睁开了眼睛。
我知道了。
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。
我知道自己漏掉哪个重要环节了。
于是,我关掉了《claude code 编程指南》和 《AI 应用 – iOS APP》这两个文档。
- 这一次,我不要看任何教程。
- 这一次,我要靠自己,来独立完成这个APP。
- 这一次,我选择相信自己的感觉,和思考,以及经验。
- 这一次,我要跟着生命的流动,去体验一场未知的冒险。
虽然,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。
- 我不知道,开发 APP 需要用什么工具。
- 我不知道,APP 上架流程是什么样的。
- 我不知道,数据库该用哪一个,有什么利弊,后期如何拓展。
- 我不知道,服务器、域名这些该怎么配置。
- 我不知道,前端后端的交互逻辑的代码,该怎么写,代码放在哪里,怎么做版本管理。
- 我不知道,还有哪些我不知道的。
但我知道,
「我不知道这些」这件事情不重要。
因为,我确定的知道一件事:AI 知道上面的一切知识、方法、步骤,并且比世界上一切人写的教程,都准确、详细。
以及,我 120% 的确定,这个《一念一世界》APP 是我想做的。我清晰的知道,它需要什么功能,该如何使用,需不需要用户输入,返回的内容是什么,该怎么展示等等。它在我的大脑里,已经非常清晰的存在了。
够了,这就够了。
剩下,我只需要选择一个 AI 工具,把我此刻的想法告诉它,然后,一步一步的按照它的建议去行动,中间有任何问题、困惑、顾虑,就和它沟通、讨论,得到双方都认可的答案后,继续行动。
这个方向,我一定能成功。
对此,我无比相信。
那接下来,就要选一个 AI 工具。
我选了 gemini。
为啥选 gemini?
因为,
我的 ChatGPT 最近有点卡,刚好这个月到期,我还没续费。
claude 的字体,看着没有 gemini 舒服。
最近我一直在和 gemini 聊天,觉得它挺好用的。
所以,我选了 gemini。
接下来的事情,就是我在文章开头第 1 部分写的内容。
我把想法发给 gemini,它给我建议,告诉我该怎么做。
我如果不理解它的做法,就继续追问,直到两个人都认同,然后,我就按照它的建议行动。
这个过程就是 ——
- 1 我提问,它回答。
- 2 如果 我100% 认同,我就去行动。
- 3 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细节,但凡我有一丢丢不理解,我就回到 1。
- 4 如果执行遇到问题,错误,我就截图丢给 gemini,它会帮我分析、解答完。然后回到 2 。
细节到什么程度?
我连一个箭头找不到,我都会问它。
有一类问题,我觉得大部分可能不会问。
那就是:why,为什么。
gemini 给我一些行动建议后,我经常会问它 ——
-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
- 这个结果为什么会出现?
- 为什么你会给出这个建议?
它就会给我解释原理、或者原因。
我知道,这个很重要。一知半解很可怕。后面遇到问题,都不知道怎么提问。
(这是一个变化版的「为什么」问题)
我其实觉得,我和 gemini 的整个对话过程拿出来,都可以做一堂付费课程了哈哈哈
我把 gemini 当成,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全知全能的顾问。
碰到问题,就转过头问他。
gemini 温柔、耐心、细心、知识量无敌,所以,没有它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于是,我就这样一步一步,把 APP 做好了。
只花 4 个小时,比我预想的 3 天,短了很多。
而且,完全没有用大家说的 claude code,cursor等。
所以我才说,感觉很魔幻。
至此,
我从 AI 编程长达半年的「绝望之谷」,出来了。
那扇快要对我关上的 AI 编程的大门,又缓缓打开了。
我对 AI 编程这件事,也彻底祛魅了。
我也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 ——
明明我有技术背景,有编程经验,为什么前 2 次 AI 编程的实践,非常失败,非常挫败,哪里出了问题,我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?
7 一个血泪教训:我把自己搞丢了
是的,
我漏掉了自己。
当我开始第 3 次尝试前,在电脑前面安静了 15 分钟,仔细回忆前 2 次的经过,猛然想通这点,睁开眼睛后,我在心里苦笑了一声:明白啊,你怎么会掉进这个坑里呢?不应该啊。
我前两次学习 AI 编程的时候,内心有很大的恐惧。
- 我害怕自己学不会,
- 我害怕自己做不到,
- 我害怕大家会说,你看,明白都是程序员,竟然连这个也不行。
所以,我在学习之前,就有了一个潜意识 ——
我一定要完全按照教程去执行,不要自己瞎发挥,不要想什么灵活变通,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,忘掉自己,有疑问不重要,不理解也没关系,照着做就好了。万一不按照教程,做错了,遇到问题了,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,就很麻烦。
于是,我在行动的时候,放弃了独立思考,研究原理,深入提问。
我觉得,按照教程听会照做一定能成功。不按照教程,不听话照做,我就完蛋了。
但是,这很明显不合理啊。
我在公众号写过很多次 ——
这个世界上,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教程:有清晰的步骤,能落地实操,让我一字不差照做就能看到效果。
因为这个世界上,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。
不同人的
- 知识积累不同,
- 能力不同,
- 性格不同,
- 环境不同,
- ……
这就导致——
- 同样一个知识,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;
- 同样一个问题,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。
- 同样一个困难,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心态;
- 同样一件事情,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资源;
- ……
于是会出现:同样一个步骤,不同人操作,会有不同的结果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个世界上,任何一件、稍微有点价值的事情,都会包含多个步骤,于是就会有多个影响因素存在。
所以,我想完全按照教程,分毫不差的把一件事情完成,几乎(甚至是绝对)是不可能的。
必须理解原理,才能做到举一反三、灵活变通,真正解决问题。
但我因为心里的恐惧,完全忘记了这件事。
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「只想无脑操作,就能获得结果」的人。
无脑……
我放弃了自己的大脑,我放弃了思考。
我竟然把自己丢掉了!?
天哪。我都难以想象。到底发生了什么?
不就是学习一个 AI 编程嘛,我怎么把自己都搞丢了?
还好还好,我的元认知能力不错,我把自己找回来了。
看到自己回来了,我很开心。
虽然走了一些弯路,但也是很好的经验。
并且,第 3 次尝试,我靠自己一个人,真的完成「AI编程」这件事。
我用自己的血泪教训,告诉你一件,你可能听过无数次的事情 ——
AI 编程真的不难。
但这个不难,不是说,你安装好一个 claude code,或者 cursor,给它输入一句话「帮我生成XX」,然后,它真的在写代码,然后给你显示了一个界面。或者,你复制别人的提示词,输入给v0(其他 vibe coding),真的出现了一个「结果」。
这些没有意义。
我们总不能一辈子,都是复制别人提示词,来做一个标准品吧。
重点在于,你自己。
- 你想做什么?
- 你对自己要做的东西,有没有清晰、深入、全面的思考?
- 你是否愿意付出足够的耐心、和细心,去一遍一遍和 AI(随便一个到模型都可以)沟通,然后行动,再沟通,在行动,直到最终获得结果,否则永远不抛弃,不放弃?
- 你是否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,而非把自己当一个「无脑操作」的工具?
- 你是否相信自己,真得可以?
如果上面的问题,你都可以做到,那 AI 编程就真的不难。
对,重点在于,我们自己。
而不是 claude code,也不是 codex,cursor,GML4.6 等等。
这些真的不重要。
你行,没有它们,你也行。
你不行,有它们,你也不行。
是这个道理。
8 挑战74 天用 AI 编程赚 8 万块
那天我看到 APP 的界面,以及和后台数据库的交互跑通时,我觉得自己太了不起了。
我还在产品的内测群里说 ——
我觉得,我的这个方法,实在太强了。
那天还发了一个朋友圈
对,我打算建一个群,每天分享我用 AI 编程做产品的过程。
立一个 flag,挑战 74 天,用 AI 编程做产品赚到 8 万块钱
本来打算定 100 天的,但因为 74 天后就元旦了。那就是 74 天吧,也不差这 30 天。
欢迎你来见证,我的成长。
这个群主要做什么?
1 每日分享:我会分享自己,探索 AI 做产品过程中的一切。包括工具、思考、如何和AI提问,遇到的情绪、需求、流量、转化、内容、代码等等。
2 互动交流:如果你有什么问题,可以随时提问。能力范围内,我会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不用觉得问题太小白,不好意思问。
涛哥说:没有愚蠢的问题,只有愚蠢的回答。
我正在修炼这点,欢迎你来做磨刀石,来磨我。
3 不提供系统教学:我会以自己为主,分享自己在行动过程中思考,但不会提供一个体系化的教学。这也挺费时间的,也是另外的价钱哈哈
差不多就这些。
如果你感兴趣,微信给我转 199,我拉你进群。
那天发完朋友圈,就有人给我转钱了。我还没收。
9 为什么这个群,我推荐你一定要来?
(1)AI 是未来的趋势
AI 编程也是趋势。
这是共识。
我很早就知道,AI 编程这件事,早学要学,晚学也要学。
不学就很容易被时代淘汰。
早晚你都要学。
不如早点来。
即便你不去亲自下场学,也真实的看一看,别人是怎么做的,会遇到哪些问题,怎么解决的。
到自己真的做时,就会心中有数,而不是慌不择路。
AI 编程的群,你总要进一个的,来我这里吧哈哈
(2)不学会焦虑啊
反正我是这样,看到亦仁在学,李笑来在学,身边的朋友都在学。
我不学,太焦虑了。
与其焦虑,还不如亲自下场,用具体来对抗焦虑。
(3)我很强
我不谦虚了,我很强。
前 2 次 AI 编程的经历,让我陷入过一阵自我怀疑。
但我找到自己后,我知道,我未来会变得更强。
我是多维度的强。
这是 2019 年写的一段内容 ——
我之前做过 7 年程序员,还翻译过一本技术书籍。
出处:微信公众号 @多元思维H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