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Builder.ai破产,揭示了AI初创公司资本泡沫!
据 ai987.cn 于 2025 年 5 月 30 日收到的消息 ‣ 曾估值高达13亿美元的英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Builder.ai,因资金耗尽宣布破产,成为AI时代首个破产的独角兽企业。这家公司最初以“让每个人都能用AI开发应用程序”为口号,吸引了软银、微软等知名资本投资,总融资额超过4.5亿美元,并被媒体称为“AI时代的开发神器”。
Builder.ai由连续创业者Sachin Dev Duggal于2016年创立,提出“无代码+AI”的理念,试图让企业无需外包,人人皆可成为程序员。2023年,公司推出AI项目经理Natasha,声称能自动理解用户需求并生成代码,被宣传为“永不罢工的PM+CTO+工程师团队”。然而,事实却远非如此,多名前员工爆料称,大部分工作实际上是由印度工程师手工完成,AI只是虚假的外衣。
2024年,公司高调预测营收将达2.2亿美元,但实际收入仅为5500万美元。前销售员工承认,公司存在“签了未执行合同也计入销售额”“项目重复入账”等行为。美国检察官调查后发现,部分合同文档为伪造或未经授权,认定其为系统性财报造假。今年2月,创始人Duggal辞去CEO职务,新任CEO Manpreet Ratia上任不足三个月便宣布公司破产。
据Ratia透露,Builder.ai去年10月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债务额度,但到他上任时,公司现金储备仅剩700万美元,并欠下亚马逊8500万美元和微软3000万美元。此前,《华尔街日报》在2019年就曾揭露,Builder.ai的代码多数为工程师手工编写,而非AI生成。公司内部开发体验被批评为混乱低效,有开发者指出其“UI引擎”无法生成可用代码,自动化流程不过是徒有其表。
Builder.ai的破产引发了人们对AI初创企业的广泛质疑。有行业分析师表示,这不仅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失败,也反映了人们对AI的过度期望以及炒作带来的深刻教训。公司官网虽未下线,但客服已消失,全球项目被冻结,员工讨薪、客户维权、投资人追责的风波仍在持续。其陨落只是冰山一角,类似的虚假技术叙事或将引发更多反思。
综合自网络信息